執筆之日全國兩會閉幕,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兩會的關鍵詞,也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。香港要在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,需要解放思想、修改法例,積極引進內地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香港作為試驗田。
內地今年高新技術發展迅速。百度年初宣佈,獲批在武漢和重慶兩個城市,提供有償全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,可以向乘客提供全無人駕駛網約車收費服務,這些網約車沒有司機或安全人員。不久前,深圳至珠海「空中的士」航線完成首次試飛,整個航程約20分鐘,與陸路駕車需時兩至三小時相比大大縮短。營運航線的公司表示,計劃在未來數年開設數百條空中的士航線。
相比較而言,香港近年也有很多聲音要求發展創新科技、高新科技,但大家有沒有發現,無論是議員、政黨還是社會人士,大家在發出這些聲音的時候,矛頭都是要求政府。這種現象極不健康,也不可能成功。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內地,企業永遠是創新科技的主力。政府是裁判、企業才是球員,一支只懂得要求裁判落場踢球的球隊,有可能贏球嗎?
香港會出現這種現象,不奇怪。因為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是金融業、房地產、旅遊業、進出口貿易這些。這些行業技術含量並不高。除了金融業可以搞搞金融科技之外,現在最熱門的機器人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車,甚至乎太空科技,你很難想想金融才俊或地產大佬會去搞。投資是會的,多數也是搭棚散貨的騙局而已,要自己挑大樑去搞,根本沒有技術基礎。所以香港近年也就金融科技有了些進步,虛擬銀行冒起了一大批、移動支付普及率高了很多。其他方面,實在難以突破。
但偏偏政府確立了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方向,發展創科是政治正確,因此大家就要求政府去搞。但政府只能搭檯,演員何在呢?
內地的創新科技企業,怎樣才能來香港大展拳腳呢?
香港有一些自己不能改變的短板,我們與內地的統一大市場實行不同的制度。說實話,內地的企業,首要目標一定是在內地的大市場應用。例如在武漢和重慶實施無人駕駛網約車之後,下一步就會擴展至其他城市。由於內地實施統一的制度和法律,因此對企業而言,武漢和重慶的成功經驗,可以複製到其他城市。但香港有自己的制度,在香港成功,要複製去內地城市會隔了一層。
因此,這就要求政府要更主動去邀請這些企業來港,並且要主動解放思想,突破法律條條款款的限制。類似無人駕駛、低空經濟這些領域,內地已經展開法律監管方面的探討,但香港根本沒有觸及。內地還有一種優勢,就是法律未能與時俱進的,也容許先行先試,但香港在這方面就顯得比較謹小慎微。
特區的意義,正在於可以先行先試,在於可以勇於打破條條款款。如果我們在嘗試新技術方面比內地城市保守,我們又如何做試驗田呢?
文:吳桐山
時事評論員、學研社成員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